本土品牌集体突围!插秧机市场触底反弹,高插竞争格局遭挑战
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滑后,2024年销量止跌回升,实现补贴销量68865台,同比增加8.39%,但较2020年仍低5400台。销售额与补贴资金持续增长,2024年销售总额达39.04亿元,同比增13.17%,单台均价与补贴额分别上涨5.11%和4.4%。
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滑后,2024年销量止跌回升,实现补贴销量68865台,同比增加8.39%,但较2020年仍低5400台。销售额与补贴资金持续增长,2024年销售总额达39.04亿元,同比增13.17%,单台均价与补贴额分别上涨5.11%和4.4%。
中国海油化学水稻“缓控释肥料+无人机施肥”技术入选海南省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本次推介共涉及11个品类和36项主推技术。
春耕时节,在广东省台山市都斛镇“广东第一田”内,一座占地17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育秧中心正高速运转——机械化智能化的育秧生产线有序运行,一盘盘嫩绿的秧苗舒展着身姿,在恒温恒湿环境中按着“W”型轨迹循环转动,这是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重点打造并于近期投产的广东供
在现场,合作社负责人杨雷将一袋袋稻种倒入桶中,“今年气温比去年同期稍高,浸种也提前了两三天,早浸种、早播种、早插秧、早成熟,我们的大米能抢先上市卖个好价。”杨雷告诉记者,他浸泡的种子都是“五优稻4号”(俗称“稻花香2号”),下单客户们中秋节前就能吃上今年的新大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新界埠镇锦宏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声隆隆,一条条水稻育秧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工人们娴熟地将秧盘整齐有序地放上传送带,经过床土、洒水、播种、二次洒水、覆土等一系列工序,一个个完整的育秧盘成品快速出炉……
惠州市,这片拥有独特自然资源和丰富农田文化的土地,近日在小村庄推出了一项新项目——水稻认养,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的关注和参与。这个项目让消费者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增进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理解和尊重。
优质粮食,事关种粮农民增收,也呼应着消费升级新需求。2017年首轮优质粮食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各地推进粮食优质优价,粮食供给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本期报道通过三则种粮故事,展现产粮大省吉林在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上的深入探索。
水稻作为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作物,其产量稳定性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科学家在鉴定新病毒、解析病毒致病机理和植物抗病毒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但在植物细胞尤其是禾本科植物细胞如何感知病毒侵染进而启动抗病毒免疫等方面还了解的十分有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春播好时节。农户们抢抓农时,忙碌在稻田里,为新一年的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
美国农业部(USDA)3月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球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显示,玉米、小麦产量环比上调,水稻产量小幅下调,大豆维持产量预期不变。报告数据反映主产国单产提升及种植结构调整,但国际贸易环境波动叠加期货市场短期回调,行业供需格局仍面临复杂挑战。
早稻作为我市粮食安全体系的构成部分,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农户需抢抓农时科学规划早稻种植布局,重视育秧,强化管理,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筑牢根基。现将水稻叠盘出苗育秧技术要点予以公布,供农业生产者参考。
优质粮食,事关种粮农民增收,也呼应着消费升级新需求。2017年首轮优质粮食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各地推进粮食优质优价,粮食供给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本期报道通过三则种粮故事,展现产粮大省吉林在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上的深入探索。
南方早稻、再生稻陆续开始播种育秧,得益于集中育秧能减轻早春气温波动大的影响,直播早稻、再生稻要到清明前后,播种过早容易遭遇低温发生白化甚至烂秧的情况。为了保证水稻直播能一播全苗,除了选对品种、看天适时播种外,还要选对封闭药剂,必须要足够安全,不能图便宜选择安全
连日来,海南陵水县椰林镇,四川农业大学南繁育种基地,育种试验水稻进入抽穗期,科研人员正开展水稻育种研究的各项工作,一片繁忙景象。“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水稻优良品种选育不仅是粮食增产的核心手段,更是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约束和消费升级的战略性举措。
3月4日,在会昌县小密乡工厂化育秧中心,两条水稻育秧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工人们娴熟地将一个个空秧盘整齐有序地放上传送带,机器自动装填营养土、喷水、播种、覆土。育好的秧盘堆叠摆放,进行催芽,经过36小时后,工人们再将秧盘送往温室大棚进行集中培育。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为有效减少“倒春寒”对春耕的影响,冷水滩区通过建设智能恒温大棚,精准调控温湿度,让水稻秧苗在“科技暖房”中茁壮成长,助力早稻提质增效,为粮食稳产增收注入“智慧动能”。
水稻直播不需要经过育秧插秧等工序,直接催芽播种,可以省工省时省力。大大降低劳力强度和用工成本,是目前水稻轻简化种植的重要栽培方式。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落实省市相关工作部署以及“强科技、提单产、增效益”冬春大培训要求,全力做好备春耕、促春播工作,通过技术服务推动水稻单产提升。3月5日,黑龙江省水稻现代农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依托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精心
3月9日,踏入育秧工厂,一副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化生产景象扑面而来。全新且智能的水稻育秧生产流水线马力全开投入育秧工作。原本空置的秧盘沿着流水线依次前行,依次历经自动分盘、上土、播种、洒水等一道道精准工序,转眼间,一个个装满希望种子的育秧盘便新鲜 “出炉”,一幅科
品种选择是迈向高产的基石。应挑选具备高产潜力、抗逆性强且适应本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品种。例如,在南方高温多雨地区,可选用耐高温高湿、抗稻瘟病能力突出的品种;北方则倾向于耐寒、生育期适配当地气候的品种。优良品种能为后续的生长发育筑牢根基,从源头上保障高产可能。